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
參加2023年亞太種子協會 (APSA)年會及相關會議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
C11202393 |
相關專案: |
無 |
計畫名稱: |
參加2023年亞太種子協會 (APSA)年會及相關會議# |
報告名稱: |
參加2023年亞太種子協會 (APSA)年會及相關會議 |
電子全文檔: |
C11202393_1.pdf
|
附件檔: |
|
報告日期: |
113/02/20 |
報告書頁數: |
23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邱燕欣 |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 |
|
副研究員兼科長 |
其他 |
報告內容摘要
目的:
本場為亞太種子協會(Asia Pacific Seed Association; APSA)團體會員,本次為參與該協會所舉辦之2023年年會(2023 Asian Seed Congress, 2023ASC),農業部為持續強化我國種子(苗)產業的國際可見度種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及協助我國種子產業之推展,核准本場一名人員參加於本(2023)年於紐西蘭基督城舉辦之亞太種子年會(Asian Seed Congress 2023, ASC 2023)及相關會議,除履行會員權利義務,藉由參與國際重要議事及會議,參與國際重要議題討論,瞭解國際動態情勢,蒐集國際種子進出口法規趨勢,轉介第一手資訊,與國內、外種苗業者交流互動,提早因應各項新的貿易規範或其相關技術的研發,以因應市場快速變動的趨勢及拓展貿易商機。
重要心得:
一粒種子不只是鏈結發芽茁壯的希望,更是穩定農產業鏈結構的基礎。為強固根本,將種子、種苗生產技術紮深研發,才能為農業產業未來的開枝散葉打下基礎。因先天於土地、地理與氣候因素影響,臺灣雖不是在全球農業產業鏈上的重要產區,但是在農業科技技術研發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多種作物新興品種育成上都大獲好評。但是研發必須與市場需求對接,為致力推展於國際市場,透過增進對國際市場動態的掌握、持續收集各國對植物品種特性的要求、消費市場偏好及產業新議題,本次大會研習會(Workshop),主題仍延續2022年的植物智慧財產權保護(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Protection),主軸鎖定實質衍生品種Essentially Derived Varieties (EDV)。年會其他相關議程包括蔬菜花卉、大田作物、國際貿易、生物多樣性與基因編輯育種技術等研討會,其中多個小組皆以基因編輯育種技術來探討應用面的廣度。也由國際種子聯合會(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 ISF)的Khaoula Belhaj-Fragnière博士介紹全球基因編輯育種技術趨勢,並盤點各國對於基因編輯的定義規範,顯示此項技術在作物育種面應用發展與政策管理逐漸明朗化。而在種子技術趨勢與展望上,Rob Pronk博士介紹在選擇近代技術落實在種子生產時,比較不同技術應用的效力與效率時,應納入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考量,視為國家與企業面對全球永續發展責任。
結論:
1.種子生產的管理思維,應該由系統著手:批次生產的品管,僅針對買家(輸入國)要求項次,提供批次的品質確認。種子生產品質管理系統(QMS)在栽種前、栽種時、收成後的階段管理,才能確保種子品質。
2.智慧財產權實施下的作物育種策略,智慧財產權執行的目的不是限縮科技發展的潛力,而是保護育種及發明家的智慧結晶,並在人類智慧互惠之下,尊重智慧財產的歸屬與權益。使得育種及發明家得以創造更多的技術與新興品種,因此在育種材料的親本使用需詳加且審慎選擇查證親緣。
3.種子為作物產業鏈之始,掌握全球商業脈動,才能實質規劃育種目標,從種子品質、全球貿易檢疫規定、新興育種技術到農業育種人才的育成都是必須由短中長程規劃與國際進程接軌。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
紐西蘭; |
參訪機關: |
亞太種子協會 (APSA)年會及相關會議 |
出國類別: |
開會 |
關鍵詞: |
亞太種子協會 (APSA)年會 |
備註: |
|
分類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