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banner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視網膜醫學臨床研究模式暨多重視網膜影像判讀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11201098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視網膜醫學臨床研究模式暨多重視網膜影像判讀#
報告名稱: 視網膜醫學臨床研究模式暨多重視網膜影像判讀
電子全文檔: C11201098_1.pdf
附件檔:
報告日期: 112/07/12
報告書頁數: 8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出國期間: 112/06/12 至 112/06/30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李承雍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眼科部 約聘住院醫師 其他

報告內容摘要

本篇出國報告紀錄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Edward S. Harkness Eye Institute進行眼科見習時的觀察和見聞。本次見習,在Stephen Tseng教授及Scott Brodie醫師的指導下,參訪了該中心的住院醫師門診、電生理醫學門診、電生理醫學檢查、遺傳視網膜門診、並參與相關討論。 所見到的視網膜疾病,除了常見並且廣泛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視網膜色素變性等疾病外,也有許許多多臺灣並不常見之視網膜病變,如全色盲(Achromatopsia)、RDH12 視網膜病變等。並於其間研讀這類視網膜疾病的各種影像及相關電生理學檢查、視野檢查及基因檢查。 本次出訪觀察到Edward S. Harkness Eye Institute有許多與臺灣不同的臨床習慣。從疾病的多樣性、看診模式、病人對於醫療保險等等的看訪都大不相同。與臺灣龐大的醫療服務量不同,Edward S. Harkness Eye Institute的醫師較能與病人較長的溝通,使病人較能了解病情,並獲得安撫。 另一方面,Stephen Tseng教授對於將視網膜各項檢查加以定量研究比較的習慣也非常值得學習。此習慣對於病程的掌握及研究的分析比較都多有助益。而資深的Scott Brodie醫師是眼科電生理學方面的翹楚,其對電生理學各項檢查細節瞭若指掌,在困難的案例中,能從一系列的雜訊找出具有臨床代表性的訊號,並能熟練地進行往往被認為極為困難的兒童眼科電生理學檢查。跟隨兩位學者學習的這三週,覺得獲益良多Stephen Tseng教授的實驗室除臨床研究外,進行大量的幹細胞研究及基因研究,因為時間短暫,無法深入了解其研究內容,但於臨床看診的同時,Stephen Tseng教授總能鉅細靡遺地指出對於特定疾病現行的各種臨床試驗,並提供病人相關資訊及治療建議。期間也接受Stephen Tseng教授的指導,研究視網膜基因治療的執行程序、及腺病毒載體的組織相容性等議題。 本次出國訓練的主題為視網膜臨床研究及各類視網膜影像之訓練,於跟隨Stephen Tseng教授一同學習的這三個星期,大量瀏覽各種各類視網膜疾病之影像及檢查,也在Stephen Tseng教授的引導下,認識許許多多視網膜疾病的臨床研究。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美國;
參訪機關: 哥倫比亞大學Edward S. Harkness眼科機構眼科部,美國紐約州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Edward S. Harkness Eye Institute, Columbia University Irving Medical Center, New York,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出國類別: 其他
關鍵詞: 視網膜,影像,基因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醫療保健
施政分類: 科技交流及科技環境建置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