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banner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肛門廔管及膿瘍進修報告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10603113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學習肛門旁膿瘍及肛門廔管的治療#
報告名稱: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肛門廔管及膿瘍進修報告
電子全文檔: C10603113_1.pdf
附件檔:
報告日期: 106/08/01
報告書頁數: 11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出國期間: 106/06/14 至 106/06/23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陳柏全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醫師 其他

報告內容摘要

肛門廔管及膿瘍是直腸肛門外科醫師常見的良性疾病。根據文獻記載,歷史上最早有記載以侵入性手術治療此病可回溯到1376的外科醫師John Arderne,17世紀的法國國王Louis XIV也被記載接受過手術治療。但是一直到19世紀,隨著醫療技術及文獻的進步,肛門廔管及膿瘍才逐漸有了更系統性的記載。於1976年,英國的Parks醫師根據他醫院15年內治療超過400位肛門廔管及膿瘍的病人,提出臨床上外科醫師眼中的廔管走向及分類。此經典的Parks classification於肛門廔管及膿瘍的治療上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許多後來出現的肛門廔管及膿瘍相關治療,都是以此為出發點。但是,隨著醫療技術及影像檢查的進展,愈來愈多臨床醫師開始感覺經典的Parks classification似乎不足以解釋臨床上看到的複雜性廔管及膿瘍,間接導致了手術對於複雜性廔管及膿瘍的高失敗率。於2000年,英國的St. James hospital提出了肛門廔管及膿瘍在核磁共振攝影(MRI)下的表現,加強補充了Parks classification的客觀證據,但是,許多真正極複雜的肛門廔管及膿瘍並沒有被很詳細的描述。對我這個特別有興趣於肛門廔管及膿瘍的醫師而言,總有點沒搔到癢的遺憾。 於2016年,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於Disease of colon and rectum期刊中,提出了複雜性廔管及膿瘍在MRI顯影下,可以看到膿瘍往往會侵犯80%的Deep Posterior Intersphincteric Space (DPIS)和20%的Deep Posterior Anal Space (DPAS),此發現和以往西方國家的文獻有所抵觸,卻又可以解釋近年來我在手術中的疑惑。這個由MRI 提供的客觀證據,對於我而言,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在台灣及很多西方國家,由於現實上的環境,臨床醫師無法在疾病發生的第一時間,就讓病人接受高成本的MRI檢查。於是,在我寫信詢問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院長,表達一個外科醫師想要去該院進修的意願,很快地得到對方的首肯,也安排了我參加該院舉辦的肛腸外科醫師工作坊,讓我可以跟其他外科醫師交流。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中國大陸;
參訪機關: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出國類別: 進修
關鍵詞: 肛門廔管及膿瘍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醫療保健
施政分類: 緊急醫療救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