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banner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農委會農業菁英培訓計畫- 研究臺灣雜草型紅米演化起源 以強化田間管理技術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10600039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農委會農業菁英培訓計畫-研究臺灣雜草型紅米演化起源 以強化田間管理技術#
報告名稱: 農委會農業菁英培訓計畫- 研究臺灣雜草型紅米演化起源 以強化田間管理技術
電子全文檔: C10600039_1.pdf
附件檔:
報告日期: 106/01/04
報告書頁數: 27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http://www.tari.gov.tw
出國期間: 105/07/20 至 105/12/31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吳東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作物組 助理研究員 薦任

報告內容摘要

藉由臺美學術交流協議,加強我國與美國農業部之間的農業研究合作及人才交流;國內稻作栽培近年陸續發現雜草型紅米 (Weedy red rice) 的入侵,而紅米具有「極早開始的落粒性」、「深度休眠」、「休眠表現分布廣」、「埋入種子的壽命長」等特徵,將使得雜草型紅米一旦田間建立穩定族群,將難以管理、消除並追蹤其傳播模式。本計畫目標希望透過雙方短期研究了解臺灣紅米在田間的形態趨勢、紅米族群的遺傳多樣性,並確定該類混雜的傳播模式與遺傳起源,藉此擬定田間管理與防除技術。 本試驗同時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與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一同協助執行形態調查;在形態分析上,發現人為強力汰除田間異型株,使得臺灣雜草型紅米外觀形態在稉稻稻種繁殖圃中,除了紅色穎果外觀外,具有矮株、強落粒性且早熟等雜草特性,且形態趨勢在3個試驗地點均較接近稉稻品種,而與過去秈稻地方品種與秈稻栽培品種均差異較大。而遺傳分析結果顯示,臺灣雜草型紅米與美國阿肯色雜草型紅米的遺傳背景均較接近秈稻品種與稉稻品種差異甚遠,並發現部分台灣雜草型紅米品系是屬於秈、稉稻混合型後裔,且超過93%以上雜草型紅米後品系的遺傳組成,經30組SSR標誌均係同質結合體基因型,顯示這些雜草型紅米品系繁殖圃中已存在超過10年以上,另在空間分布上,可將本試驗521個雜草型紅米品細分成6個次族群,並透過各次族群地理分布可見橫跨臺灣東西半部,顯見遠距離稻種 (秧苗) 汙染傳播為其主要擴散模式,而各次族群的可能起源基因型並能與其部分秈稻品種的栽培面積分布相符。本試驗亦整理出各雜草型紅米次族群具鑑別效力之分子標誌組可供稻種純度管理,並依遺傳空間分布可加強已受汙染繁殖圃管理。 在臺灣與美國農部之間,該項目不僅對於雙方雜草型紅米遺傳資訊的交流,有助於提升雙方稻作產業發展競爭力,對於我方的人員交流與培訓作業具有實質效益,能獲得稻種繁殖、遺傳與先進選拔技術上等多元化實務經驗,並衍生討論草擬107年台美培訓計畫,促進雙方合作關係更為緊密並發展後續具體合作計畫。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美國;
參訪機關: 阿肯色州的戴爾-邦珀斯國家水稻研究中心(進駐在該中心研究無安排參訪行程)
出國類別: 研究
關鍵詞: 雜草型紅米,臺灣,阿肯色州,遺傳起源,地理分布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農業
施政分類: 農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