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banner
臺北榮民總醫院

赴美國研習「惡性骨肉瘤生物性重建之基礎研究」之出國報告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10504804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赴美國研習「惡性骨肉瘤生物性重建之基礎研究」之出國報告#
報告名稱: 赴美國研習「惡性骨肉瘤生物性重建之基礎研究」之出國報告
電子全文檔: C10504804_1.pdf
附件檔:
報告日期: 105/12/15
報告書頁數: 22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臺北榮民總醫院
出國期間: 104/11/01 至 105/09/30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吳博貴 臺北榮民總醫院 骨科部 醫師 薦任

報告內容摘要

骨肉瘤的手術包含『廣泛性切除術』與『肢體重建』兩個步驟。當進行廣泛性切除術後,因為同時將骨頭切下來,因此會造成相當大的骨缺損(bone defect)。這時骨科醫師便需要進行肢體重建手術,來恢復病患的肢體功能。肢體重建有許多種方法,一般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 腫瘤型人工關節(tumor prosthesis)。 第二類: 生物性重建 (Biological reconstruction)。包括使用異體骨(allograft)、液態氮自體骨滅活(frozen recycled autograft)與體外高劑量放射線自體骨滅活(irradiated autograft)。 因為對於青少年使用腫瘤型人工關節常會導致爾後人工關節鬆脫與骨溶解等嚴重併發症,因此我們醫院多採用生物性重建 (Biological reconstruction),包括使用液態氮自體骨滅活(frozen recycled autograft)與體外高劑量放射線自體骨滅活(irradiated autograft),以真實骨骼來重建病患之骨缺損。本院也因為此治療方法,而獲得SNQ銀牌。然而使用自體骨滅活來重建骨缺損時,目前臨床上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因為腫瘤的侵犯多會破壞骨頭結構,而造成移植回體內之自體骨結構缺損。若沒有給予適當之結構修復,則會對於病患骨骼強度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甚至導致手術後之移植骨斷裂(graft fracture)。為了避免骨缺損所造成的併發症,目前全球均採用骨水泥,polymethyl methacrylate(以下簡稱PMMA)來作為蛀洞的填補。然而使用PMMA之缺點在於此種骨支架並非為生物活性(bioactive)、生物可分解性(bioresorbable)、血管新生性(vascularization)與骨引導性(osteoconduction)之材質。因此使用PMMA作為骨缺損處之填補,僅能提供結構支撐,並無法達到骨新生(bone ingrowth)的最終目的。病患使用多年後,會可能導骨水泥破裂、鬆脫之情況。因此,使用PMMA並非最理想解決之道。有感於此,於104年11月負笈前往美國梅約中心(Mayo Clinic)組織工程研究室, 開始為其一年的組織工程基礎研究。 研究的主題主要著重研究聚富馬酸丙二醇酯(poly(propylene fumarate) ,PPF)在惡性骨腫瘤之生物性重建上之應用。藉由PPF 之安全之生物可分解性(bio-degradable)與生物無毒性(nontoxic),來作為生物性重建之骨缺損之修復支架。希望藉由此技術,可以將惡性骨腫瘤之生物性重建技術,帶到更先進的領域之中。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美國;
參訪機關: 美國梅約中心組織工程研究室
出國類別: 進修
關鍵詞: 骨肉瘤, 生物性重建,聚富馬酸丙二醇酯,梅約中心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衛生福利勞動
施政分類: 衛生及社會安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