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banner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參加第二十三屆歐洲顱顏顎面外科學會會議心得(EACMFS 2016)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10503224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參加第23屆歐洲顱顎顏面外科醫學會#
報告名稱: 參加第二十三屆歐洲顱顏顎面外科學會會議心得(EACMFS 2016)
電子全文檔: C10503224_1.pdf
附件檔:
報告日期: 105/10/20
報告書頁數: 6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出國期間: 105/09/11 至 105/09/17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涂曦丰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牙科部 主任 薦任

報告內容摘要

歐洲顱顏顎面外科醫學會會議(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ranio Maxillo-Facial Surgery, EACMFS)每兩年舉行一次,是顱顏顎面外科領域之盛會。今年的主辦地點在號稱世界之都的英國倫敦。在為期四天的會議中,演講討論的內容涵蓋顱顏面以及頭頸部各種手術領域,包含頭頸腫瘤手術及重建,顎顏面外傷處理及治療,或是正顎整型手術等等,會議中都有許多新技術及新觀念介紹。值得一提的是,大會安排了一系列顏面部外傷處理的歷史回顧,以兩次世界大戰為主軸,帶出整個外傷醫學的演進,聽來有點諷刺,但事實上醫學的快速進步往往建立在人類的悲劇上。時至今日,由於軀幹防護裝備的完善,現今戰場上士兵頭頸部受傷比例已接近四成,僅次於四肢受傷的五成,顎顏面部的外傷治療已經是戰場外傷處理的重點。這些治療方法及病例介紹對於來自承平國家的我們著實大開眼界,而且收穫很多。此外,會議中提出的一個嶄新觀念也讓筆者覺得非常佩服,臨床上頭頸癌病患因為頸部淋巴清除或是後續放射線治療,可能導致頭頸部血管的缺乏。如果此時病患又復發或是產生二次癌症必須切除病灶,缺乏血管將對顯微重建造成重大難題。德國的醫師利用體外循環的概念將游離皮瓣以特製的體外循環機器維持著,並成功重建病患缺損,對於一位臨床外科醫師來說,這種膽識與巧思真是令人欽佩不已。個人化醫療已成為趨勢,在大會中介紹許多發展成熟的技術,利用3D影像模擬重建,並搭配3D列印技術,能製作出病人專屬的手術模板或是植入物,再搭配導航手術技術,能把重建做成精確且細緻的手術。然而,在國內健保醫療環境下,能達成那樣的個人化醫療有相當的挑戰,重點不是我們缺乏軟硬體的配合,而是大環境被扭曲為醫療是件便宜方便的事,很難說服病患自費接受如此的治療。綜觀來說,藉由參與如此的盛會,筆者除了學習瞭解新的治療觀念及技術,對於未來病患治療及相關研究有一些新想法,感謝醫院提供經費補助,未來將持續努力於顎顏面外科領域。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英國;
參訪機關: 伊莉莎白女王二世會議中心(Queen Elizabeth II Conference Centre)
出國類別: 其他
關鍵詞: 顱顏顎面外科,頭頸癌,顏面外傷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醫療保健
施政分類: 醫療生物科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