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banner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赴日本研習馬鈴薯水耕栽培及種子(薯)病害檢測技術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10502669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臺日植物品種權檢定技術、馬鈴薯水耕栽培及種子(薯)病害檢測技術交流#
報告名稱: 赴日本研習馬鈴薯水耕栽培及種子(薯)病害檢測技術
電子全文檔: C10502669_1.pdf
附件檔:
報告日期: 105/09/13
報告書頁數: 19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http://tss.coa.gov.tw
出國期間: 105/07/31 至 105/08/06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王至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助理研究員 薦任
邱燕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助理研究員 其他

報告內容摘要

日本馬鈴薯原原種薯(Foundation Seeds)由NCSS所轄7個試驗場進行生產,年供應量約1,200噸,其中北海道中央試驗場(Hokkaido Chuo Station)為日本北方春作秋收馬鈴薯種薯重要來源之一。 日本馬鈴薯種薯之生產制度,由政府或農民協會的研究機構育成新品種,交由NCSS以莖頂分生組織培養方式建母本,培養保存於20℃環境中,必須經檢定確認無特定病原後才能進行後續產程放大,依比例抽樣於溫室內栽種,切取植體葉片,運用電子顯微鏡鏡檢植物汁液確認有無線狀病毒存在,並且同一時間接種指示植物,包括千日紅Gomphrena globose、藜麥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曼陀羅Datura stramonium、酸漿Physalis floridana、豇豆Vigna unguiculata、菸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以及番茄tomato等8種,藉此確認有無具感染力之植物病原病毒存在。確認無特定病害檢出後,進行組培材料大量繁殖及進行基本種薯(Basic seed)栽培。 基本種薯栽培期間,需進行3次以上之目視法檢查,種薯採收後另抽0.3%樣品檢測:田間若栽種1000棵植株,則取3個植株每株各一個種薯進行採收後檢定,以ELISA檢測有無PVS、PVX、PVY及PLRV。細菌性病害檢定部分,細菌性輪腐病以革蘭氏染色方式進行判定;細菌性黑腳病檢定,則為取樣薯球與匍匐莖之連間位置,進行樣品取樣處理後,病菌增量,進行PCR檢定。 在北海道中央試驗場(Hokkaido Chuo Station)中,基本種薯採用水耕栽培方式生產,依灌溉系統種類不同分成浮根式栽培、滴灌式栽培及氣霧耕栽培,水耕使用9-7-32商業養液,酸鹼值5.8-6.2,EC值在1.8ms/cm,浮根式栽培以浮球控制水位高度,當養液槽液位下降自動補水。滴灌式栽培灌溉時段自上午7點至下午5點,每小時滴灌一次,每次灌溉2.5分鐘,種薯栽培季自5月至11月,定植後約1個月開始進行種薯採收,每7天採收一次,平均每年每株馬鈴薯約收成20~30個薯球。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日本;
參訪機關: 筑波NARO種子(苗)中心(NCSS Headquarters, Tsukuba),NARO食品及農業科學博物館,NARO遺傳資源中心,Hokuren農業研究試驗場,NARO北海道中央試驗場(Hokkaido Chuo Station)
出國類別: 研究
關鍵詞: 馬鈴薯,種薯,水耕栽培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農業
施政分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