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
兩岸科學傳播的會車-2014年第四屆海峽兩岸科學傳播論壇會議實錄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
C10301322 |
相關專案: |
無 |
計畫名稱: |
赴北京出席第4屆海峽兩岸科學傳播論壇# |
報告名稱: |
兩岸科學傳播的會車-2014年第四屆海峽兩岸科學傳播論壇會議實錄 |
電子全文檔: |
C10301322_46343.pdf
|
附件檔: |
|
報告日期: |
103/07/25 |
報告書頁數: |
15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
科技部
|
出國期間: |
103/04/21 至 103/04/26 |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林志輝 |
科技部 |
科國司 |
博士後研究 |
聘、雇 |
報告內容摘要
科學傳播的目標在促進一般國民科學素養之提升,有別於傳統科學教育菁英化模式在社會上的擴散效果差,科學傳播的途徑及對象則是多元的,能在社會上產生較佳的擴散效果。國內自2006年底開始由行政院國科會(科技部前身)有系統地推動「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除了科學素養方面的學術研究外,科普影視內容製播和大眾收視等成果日漸豐碩。中國大陸在2002年頒行《科學技術普及法》(簡稱科普法),宣示大規模、系統化地推動科學普及與傳播,兩岸在提升國民科學素養上目標一致、做法各異,有機會應相互觀摩學習。2010年,兩岸開始在科學傳播領域進行交流,前三屆以學術交流為主,2014年4月21至26日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簡稱中國科協)在北京辦理第四屆,兩岸具名與會代表計台灣38人、大陸169人,並首度邀集兩岸媒體產業人士與會,會議為期2天,隨後3天安排在重慶進行現場交流活動,由重慶科協接待,參訪當地重要科普機構。本文敘述北京會議及重慶參訪過程,並探討兩岸在科普傳播發展上的差異。此行兩岸交流如同公路行車之會車,雙方近距離洽談、互窺有無,至於是否經由碰撞激盪產生之火花,雖已擬有民間合作事項,仍有待兩岸科普媒體產業人士合作點燃。不過,從中國大陸大力爭取全世界科普影視圈享譽盛名的重要盛會「全球科學與實境影片製作人會議」(World Congress of Science and Factual Producers)在2014年11月底由北京中國中央電視台主辦,可以想見,中國希望藉歐美之風在科普影視注入創新氣象之渴望甚深。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
中國大陸; |
參訪機關: |
重慶「課堂內外」雜誌社,重慶醫科大學「人類生命與健康博物館」,科普惠農單位「大足荷花山莊」,世界文化遺址「大足石刻」,黃山抗戰遺址博物館 |
出國類別: |
其他 |
關鍵詞: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兩岸,科技部,科普,重慶,科學月刊社,科學傳播,論壇 |
備註: |
|
分類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