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banner
中央銀行

QE2、通膨與資產管理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10000874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參加BIS「高階外匯存底管理研討會」#
報告名稱: QE2、通膨與資產管理
電子全文檔: C10000874_33289.doc
附件檔:
報告日期: 100/06/09
報告書頁數: 38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中央銀行 http://www.cbc.gov.tw/
出國期間: 100/03/09 至 100/03/12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蔡烱民 中央銀行 外匯局 副研究員 薦任

報告內容摘要

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美國經濟面臨極大挑戰,通縮陰影及嚴重的經濟衰退,美國因而採行空前的擴張性財政及貨幣政策。第貳章分析有助於理解Fed一再採行量化寛鬆政策之必然,但QE2的爭議性遠較QE1為高,主要在於美元購買力受質疑之際,卻正逢商品市場因新興市場需求轉強加上地緣政治不穩等因素,原物料等商品價格攀升,導致全球性通膨疑慮升高。 以「因子」(factors)而非資產類別做為資產配置所考量的變數,有助於管理者了解本身投資組合是否符合其投資目的及風險偏好。其概念為個別投資者的最佳化投資組合將視其對不同資產類別所內含的各項因子之需求或偏好度而定,而非由對不同資產類別進行最佳化配置來決定。保存購買力為當前資產管理者的主要考量,商品價格因子存在於不同資產類別之中,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通膨風險。以上述管理概念而言,在了解不同資產類別所包含來自商品價格因素的通膨風險,並加以衡量,然後再依本身對此風險偏好程度來決定如何組合不同權重的資產,以達成保存購買力的投資目的。 不過,就「其他幣別」等金融資產而言,其市場廣度、深度或流動性,均無法與美元及歐元等金融資產相比;以一個屬長期投資者、且持有規模極大的外匯資產管理者而言,不宜僅由各資產類別的風險及(預期)報酬率等加以最佳化來決定投資組合,主要因須考量投資工具市場深度的限制;而以風險因子為考量的管理概念,雖有其優點,但適用到投資標的受較大限制的投資者(如央行)時,仍有討論空間。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香港;
參訪機關: 國際清算銀行
出國類別: 其他
關鍵詞: QE2,量化寬鬆,泰勒法則,通膨預期,債券殖利率,利率期限結構,失落世代,資產管理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財政經濟
施政分類: 財政金融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