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banner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前往國際稻米研究中心研習定址化營養管理、抗病育種及雜交水稻技術研習報告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09702284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研習抗病育種及雜交水稻育種技術#
報告名稱: 前往國際稻米研究中心研習定址化營養管理、抗病育種及雜交水稻技術研習報告
電子全文檔: C09702284_22516.doc
附件檔:
報告日期: 97/11/27
報告書頁數: 24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http://www.hdais.gov.tw.
出國期間: 97/09/01 至 97/09/19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余宣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作物改良課 助理研究員 薦任

報告內容摘要

為提升我國稻作育種技術,並與國際其他稻作研究單位接軌,本次研習前往國際稻米研究中心學習定址化營養管理、稻作育種及雜交水稻生產等相關技術。定址化營養管理,即針對特定之栽培區域,提供即時且最佳化之營養管理,其原理主要是在於環境供給與作物需求之差異的營養管理,其有三大步驟:(一)建立一個合理之目標產量,並計算達到此目標作物所需之養份需求。(二)有效使用現有養份。(三)精確的提供額外作物所需求之養份。另外,為了提昇定址化營養管理之效能,國際稻米研究中心開發了葉色板,可藉由葉片顏色的深淺判定植株的營養狀態,再反向推論所需之肥料施用量。時間進入21世紀,世界稻作界又面臨了新的挑戰,為了解決當前並預防可能之問題,未來世界稻作育種目標為(一)產量提昇。(二)縮短生育時數。(三)廣泛之逆境抗性。(四)稻米品質提昇。(五)增加栽培水稻的基因歧異度。雜交水稻由中國稻作育種家袁隆平博士所開發,利用水稻『雄不稔性』以產生具有雜種優勢之雜交水稻,目前多數國家使用『三系法』,乃利用雄性不稔系、維持系和恢復系三系,產生雜交水稻種子,栽培時需設置隔離帶,避免花粉污染,開花盛期時,需利用竹竿或繩子攪動促進雜交,收穫前再移除恢復系,避免種子混雜。透過本次之研習,可以清楚了解目前國際農業發展,而學習之定址化營養管理與稻作育種,對於我國目前推動之合理化施肥及本場育種工作有相當大的助益,另外,由於雜交水稻所需之人力甚多,似不適宜台灣發展。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菲律賓;
參訪機關: 國際稻米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出國類別: 研究
關鍵詞: 國際稻米研究中心,育種,雜交水稻,定址化營養管理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農業環保
施政分類: 農業科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