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banner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腸胃炎病毒之檢驗技術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09404305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赴日本NIID病毒實驗室研習「腸胃炎病毒之檢驗技術」#
報告名稱: 腸胃炎病毒之檢驗技術
電子全文檔: C09404305_14044.doc
附件檔:
報告日期: 95/01/09
報告書頁數: 19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http://www.cdc.gov.tw/mp.asp?mp=1
出國期間: 94/09/10 至 94/10/15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吳芳姿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研究檢驗中心 副研究員 薦任

報告內容摘要

引起腸胃炎症狀的原因很多,致病感染原包含細菌、寄生蟲及病毒等,在工業化國家,病毒已是主要的感染原,如歐洲及美國每年病毒性引起之腸胃炎約佔60﹪及80﹪(1,2)。在美國,每年食因性腸胃炎就醫人數高達76,000,000人,其中約325,000人住院,5,000人死亡,因此在醫療成本上花費相當高。能引起腸胃炎的病毒主要為輪狀病毒(Rotavirus A)、星狀病毒(Astrovirus)、腺病毒(adenovirus)第40、41型、杯狀病毒之Sapovirus(即原先之Sapo-like virus)及Norovirus(即原先之Norwalk-like virus),其他如冠狀病毒(Coronavirus)、 A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E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及Aichivirus等也會有相似的症狀。主要的臨床症狀為水瀉及嘔吐,感染發病之病患多數都能自癒,但對於嬰幼兒及無法自我照護者,會因脫水而病情加重;傳染途徑多經由水或食物傳染,並在氣溫較低的季節常造成群聚性感染。在台灣,對於引起腸胃炎之病毒,目前並未有完整的研究報告。本局自91年起開始接受急性腹瀉性症候群通報,檢驗項目包括病毒性感染源Rotavirus、Norovirus、Adenovirus第40及41型、Astrovirus,細菌性之Campylobacter jejuni、Clostridium diffici、Salmonella、Shigella、Cholera及E. coli O157等,檢出陽性率約佔23﹪;由於腹瀉病毒感染病毒量低,多經由水或食物及照護者接觸傳染,特別容易在人口密集之扥嬰中心、看護中心等公共場所造成群聚性感染,在民國九十三年至九十四年間,在台灣就發生多起在人口密集機構由諾瓦克病毒引起的群聚事件。 在本次研習中,主要利用自台灣收集自2004年十一月至2005年三月間,13次腸道腹瀉群聚事件共138件檢體。在分析後,其中12次為Norovirus引起的群聚事件,感染人類的諾瓦克病毒分為GI和GII,台灣主要流行為GII/4,並平均散佈於各縣市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日本;
參訪機關: 國立感染症研究所
出國類別: 進修
關鍵詞: 急性腸胃炎,腹瀉病毒,Norovirus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傳染病防治
施政分類: 醫療與公共衛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