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列印

*請選擇視窗上方功能選單的「檔案」→設定列印格式 / 列印 / 預覽列印。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參加「2008中日韓三國天然災害減災管理研討會」及參訪防災相關單位報告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09701929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赴韓參加2008中日韓三國天然災害減災及管理國際研討會#
報告名稱: 參加「2008中日韓三國天然災害減災管理研討會」及參訪防災相關單位報告
電子全文檔: C09701929_22243.pdf
附件檔:
報告日期: 97/08/06
報告書頁數: 28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http://web.nsc.gov.tw
出國期間: 97/06/01 至 97/06/06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魏良榮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自然處 研究員 聘、雇

報告內容摘要

防災科技的研發工作日益重要,已為全球各國面臨的重要課題,中日韓三國國情相近,防救災工作的經驗具有甚高的參考價值。三國自去年開始簽訂合作備忘錄,同意加強科技交流並定期舉辦聯合研討會。第一次會議於今年6月於韓國舉辦,防災中心主任陳亮全率團前往,成員包括防災中心資訊組、大地組及氣象組同仁及國科會防災科技計畫負責人魏良榮博士。與會人員均在會議中報告台灣相關研究之成果與近況,會議議程計有7大主題,分別為:1.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遙測影像技術)由防災中心蘇文瑞博士代表台灣報告。2.三國防災中心的未來發展計畫(Future Plan of each Institute)由防災中心陳亮全主任報告台灣防災中心的中長程計畫之規劃情形。3.國家研究發展計畫(National R&D Plan)由國科會魏良榮博士報告國科會近年來推動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的狀況。4.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由防災中心許銘熙副主任報告台灣如何利用淹水潛勢資料提供洪水預警決策。5.氣象防災研究(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esearch)由防災中心于宜強博士報告台灣結合氣象科學技術應用於減災與緊急應變上的成果。此外還有6.地震對策(Earthquake Countermeasures )及7.大地火山研究(Geotechnical & Volcanic Research)二項主題,由於台灣並未派員出席,由日韓研究人員報告。參訪的單位包括 1.清溪川復建工程:清溪川背負首爾歷史之見證,清溪川在過去時代是交通兼具防洪及污水排放之功能,因此造成清溪川污染相當嚴重。 2003年7月起,在首爾市長李明博推動下進行重新修復工程,不僅將清溪高架道路拆除,並重新挖掘河道,並為河流重新美化、灌水,及種植各種植物,又徵集興建多條各種特色橋樑橫跨河道。復原廣通橋,將舊廣通橋的橋墩混合到現代橋樑中重建。修築河床以使清溪川水不易流失,在旱季時引漢江水灌入清溪川,以使清溪川長年不斷流,清溪川分清水及污水兩條管道分流,以使水質保持清潔。工程總耗資9000億韓圓,在2005年9月完成。清溪川現已成為首爾市中心一個休憩地點。 2. 首爾市消防及緊急應變中心:主要負責首爾市之緊急救難及應變。任務與規模,與台北市應變中心非常相似,利用現行科技輔助加強防救災工作。韓國的情報蒐集多利用網路通訊進行,例如在市區高樓處裝設高倍數為望遠鏡,監控全市火災事件區域,天候與水位資料亦是利用先進通訊方式,快速、準確的將資料傳回應變中心讓指揮體系準確判斷指揮運作。台灣的防救災思維與作為,水準不亞於韓國與首爾市。 3.國家氣象局 (KMA):與我國中央氣象局的任務相似,負責南韓地區的氣象及海象的觀測、氣象預報。KMA的氣象預報業務包括,短期天氣預報、中期天氣預報、長期天氣預報、劇烈天氣警報、特別天氣資料提供、天氣快報、颱風預報及其他預報等。預報業務與我國氣象局相同,不過在他們的長期天氣預報中,除了一個月及一季氣象預報外,還提供六個月的氣象預報資料,KMA的氣候預報與研究,是由釜山的泛太平洋氣候中心(APEC Climate Center)進行。資料蒐集與傳遞工作與我國氣象局相近,利用網路及微波方式進行,我國氣象局甚至已開始利用微型通訊技術加強傳輸效率。 4.首爾延世大學:首爾延世大學防災管理研究中心趙元喆教授是韓國NIDP創始人,他對於災害管理有深厚的認識。防災管理研究中心成立於1993年,主要研究方向包含自然災害、設施災害、人為災害、情報管理以及市民的防災教育。 該中心對於大學專業防災課程有相當完整的規劃,包含不同災害類別以及不同的防災管理階段均有安排相關的教育課程,讓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對於災害管理有深切的認識。經過會議討論及參訪過程,提出下列心得與建議: 1、本次研討會分別針對中日韓各中心發展現況、國家防災政策與發 展、防救災 資訊系統、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坡地及火山災害進行 經驗分享,從研討會過程中讓我們了解到各國在防災科技的發展現況與可學習的地方,從此次的經驗分享過程中可發現日本的防災相關科技發展最為先進,投入之金額也最為龐大。相關技術有很多可作為我方學習的地方,而韓國方面雖然目前仍在起步階段,但他們對於災害防救方面越來越加重視。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類此研討的方式必能帶動實質的合作與交流。 2、清溪川的整治,提供首爾市民更多與水親近的休息遊憩空間,也改變人們對傳統的排水溝印象,首爾市的執行力面值得我們學習,但由於河川的規劃多運用人工造景,與原始自然生態之美化仍有差距,未來台灣在進行相關規劃時應可加強考量生態面向。 3、首爾應變中心的任務與規模,與台北市應變中心非常相似,利用現行科技輔助加強防救災工作。韓國的情報蒐集多利用網路通訊進行,例如在市區高樓處裝設高倍數為望遠鏡,監控全市火災事件區域,天候與水位資料亦是利用先進通訊方式,快速、準確的將資料傳回應變中心令指揮體系準確判斷作為。台灣的防救災思維與作為,應不亞於韓國。 4、在天氣預報的業務上,我國氣象局的技術發展不比KMA差,甚至有超越KMA的情形,在資料運用上,我國氣象局以開展出便於預 報人員分析與運用的數位系統,也超前KMA現行技術。但在,氣候預報與研究上,KMA投資大量經費成立APECCC,進行亞太地區氣候預報與研究的發展,雖然剛起步,但未來發展的潛力及影響均很大。反觀我國中央氣象局並未對此部份做投資,未來在此領域上將會有明顯差距,值得我國注意與深思。 5、延世大學防災中心對於大學專業防災課程有相當完整的規劃,包含不同災害類別以及不同的防災管理階段均有安排相關的教育課程,讓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對於災害管理有深切的認識。此部分可作為國內大學相關課程安排的參考。 6、明年度將由台灣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辦,希望相關作業能及早準備,舉辦高水準的國際研討會。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韓國;
參訪機關: 1.清溪川復建工程2.首爾市消防及緊急應變中心3.國家氣象局4.首爾延世大學防災管理研究中心
出國類別: 其他
關鍵詞: 中日韓防災會議,災害防治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科學技術
施政分類: 國家發展及科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