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轉寄

請輸入資訊,以供轉寄您轉寄好友。
E-mail Address 以逗號 [ , ] 區隔,即可發多封 E-mail,一次轉寄以十封 E-mail 為限。

*為必填(選)欄位

圖片驗證碼請移至語音播放讀取驗證碼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赴國際稻米研究所參加水稻飛蝨類害蟲抗性研究之研討會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10000158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國際合作計畫#
報告名稱: 赴國際稻米研究所參加水稻飛蝨類害蟲抗性研究之研討會
電子全文檔: C10000158_32680.pdf
附件檔:
報告日期: 100/01/05
報告書頁數: 26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http://www.tari.gov.tw
出國期間: 99/10/17 至 99/10/23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黃守宏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嘉義分所植保系 助理研究員 薦任

報告內容摘要

在過去5-10年間,亞洲地區水稻飛蝨類害蟲嚴重發生與為害,造成南亞及東南亞許多國家水稻生產遭受嚴重受損,進而引發國際糧食安全危機。其造成之原因包括水稻種植期混亂、過量施用肥料、使用藥劑防治不當、抗蟲品種之崩潰、雜交稻之大面積推廣及全球溫暖化之趨勢等,造成水稻飛蝨類害蟲發生量急劇增加,水稻大面積被吸食危害造成蝨燒,及其所媒介之病毒病害四處散播造成流行病之嚴重災情。許多國家積極尋找新的抗蟲基因,藉著分子技術之協助,將抗蟲基因導入高產量品種,希望藉此抑制飛蝨族群建立及為害,達到糧食安全生產之目的。然而水稻飛蝨類害蟲族群不減反增,更達到空前之高密度、大發生,造成更嚴重之災情,此現象使得我們不得不需要重新思考、評估以抗蟲品種作為主要防治方法之策略,所帶來之相關問題。 由以往研究報告及經驗得知,若大面積種植抗蟲品種,水稻飛蝨可在2-3年內迅速適應於一些抗蟲品種上,新的有害生物小種之族群因而迅速建立、猖獗發生,致使原有之抗性品種效力因而崩潰,所以單靠抗蟲品種是無法長久作為主要防治之方法。此研討會之目的在於重新檢視及建立在傳統育種抗飛蝨品種的蟲害管理策略。新管理策略之規範內容包含,水稻飛蝨類害蟲在抗性品種之適應性 (planthopper adaption) 分析,了解其作物抗性機制及害蟲生理等反應;有害生物小種 (biotype) 之選汰及管理,抑制及減緩生物小種之產生,避免害蟲族群再猖獗發生及為害;水稻抗性檢定篩選設計 (screening designs),統一水稻抗蟲檢定程序標準,作為未來各國抗飛蝨檢定成果之建立及分享;水稻抗飛蝨品種分子育種NIL (Near isogenic lines) 及 PYLs (Pyramided lines) 之建立及應用,供作蟲害管理策略之參考等。另外亦包含社會學家之分析,演化生態學 (evolutionary ecology) 之探討及經濟學家 (economics) 之建議及觀點,整合各專家學者之意見及建議,達到全面性共同認識及了解水稻飛蝨發生生態及管理政策,達到事半功倍之水稻害蟲管理效果。 水稻飛蝨類害蟲為海外長距離遷移性害蟲種類,遷出地區(包含大陸華南、北越及菲律賓呂宋島等)蟲害之嚴重發生,均無可避免的於造成遷入地區(台灣)蟲害管理之困擾。在台灣,我們除應先加強研究其可能於水稻上之直接發生危害及防治技術外,遷入蟲源之種類、遷入時間及族群量、害蟲抗藥性、生物小種等特性,亦需要長期偵(監)測其變化,作為擬定防治策略之基礎資訊。相關由媒介昆蟲所攜帶、並藉由適當氣流由海外遷入,並可能造成台灣水稻重大流行病毒病害災情之偵測及防治等措施,亦須加強注意及警惕。為能有效掌握疫情之發生,必須加強區域間合作,充分掌握遷出地區蟲源發生及最新疫情發展,以早期預警防範,防患於未然。加強及重新檢視台灣抗蟲育種等綜合管理策略之研究,達到全面考量及整合性預防、減緩蟲害發生及為害,確保台灣水稻之安全生產。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菲律賓;
參訪機關: 國際稻米研究所
出國類別: 其他
關鍵詞: 水稻, 害蟲, 飛蝨, 抗性, 檢定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農業
施政分類: 農業
回頁首